蒋品一在工作中。 记者 陈兆帅摄
(资料图)
张慧慧在整理货品。 记者 刘达摄
周珊(左一)与青年们沟通、交流。 记者 李浛芃摄
【星期五调查】
本报记者李浛芃刘达陈兆帅
青春的韵律,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如何让古城焕发青春、永续发展,既是历史使命,也是现实要求。扎根古城的年轻人,在各行各业各岗位,围绕这个使命,书写各自的青春答卷。
昨天是五四青年节,记者将镜头聚焦扎根古城的年轻人——他们有的为打造文化体验线路出谋划策,有的当起社区困难老人的守护天使,有的链接高校组建古城保护青年志愿队……他们不断奔涌向前,凝聚奋斗不止的“年轻力”,也让更多人爱上古城、留在古城、深耕古城。
文化创意公司负责人蒋品一:协助打造青春文化体验线路重现32号街坊的年轻韵味
“德寿坊可作为社区的IP切入点,先在坊前推出市集,丰富内容后可以进一步打造成青年计划、红星打卡地图寻访等项目运营。”近日,在姑苏区沧浪街道道前社区,苏州呈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品一向社区提出了她的想法——通过多角度、包围式的方式来运营社区IP,让大家对32号街坊有更纵深、更立体与更深刻的认知。
蒋品一从小生活在32号街坊,她对这里充满了感情。“苏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率先在规划中提出‘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城市。我们青年群体是古城未来的建设者和城市记忆的传递者,要推进‘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理念,离不开我们的参与。”蒋品一说,她很高兴看到,近两年随着古城环境改善,以及持续不断的文创扶持计划,古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创业,古城街巷的业态也随之激活。
作为当代青年,这个青年节,蒋品一有了一个小小的目标,“我希望借助自己的专业团队,为古城社区营造以及32号街坊的保护与更新出一份力。”蒋品一说,她想和沧浪街道“社区创变家”计划的青年群体一起协助社区推出一条青春文化体验线路,打造线上线下探路图鉴,让古建老宅活起来、可阅读、有温度。
快递驿站站长张慧慧:挂钩服务社区困难老人让青春力量在老小区涌动
昨天中午,在位于玻纤路的一家快递驿站,站长张慧慧完成上午的收件入库工作后,拿上3名独居老人的快递,又顺路到姑苏区虎丘街道仁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取了为老人们准备的午餐,一一送到他们家中。在老人们吃饭时,她还当起兼职网格员,把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上的需求记录到工作日志中,回去反馈给社区。
29岁的张慧慧在玻纤路经营快递驿站已2年。今年,为服务社区的困难老人,张慧慧联合仁安社区发起“暖心快递”进万家行动,驿站中的6名员工结对了10个独居、空巢、高龄老人。“老人们有快递,我们肯定送上门,上门前也会主动询问他们有没有代买菜、买药等需求,社区的慰问、统计等工作我们也会帮忙做。”张慧慧表示,老小区里虽然老人多,网购需求少,但是也不能忽视这样的需求,“作为一个触网已久的年轻人,我开驿站也是想给老人们带来便利。”
除了将快递、菜、药品等为老人送上门,接下来,张慧慧还有更多的想法,“依托驿站这个载体,我想和社区一起开办老年课堂,教老人网购;请身体健康、有空闲时间的老人来驿站帮忙,帮助银龄人群再就业。”张慧慧说,她还想将自己的驿站作为快递员、外卖员等“两新”群体的服务站,让他们在这里可以充电、歇脚。对于有心为社区服务的小哥,她也可以邀请他们一起参与科普宣传、文明创建、为老服务等工作。
基层青年团干部周珊:盘活高校及多元企业资源推动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15号街坊既有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阊门,又有世界文化遗产艺圃,如何把这些家喻户晓的地标与内涵丰富的古宅融合起来,以年轻化的形式展现,让更多的青年来到古城、留在古城、奋斗在古城?”昨天,姑苏区金阊街道团工委负责人周珊与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就《“青”听街巷》的视频拍摄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自去年年底以来,金阊街道团工委便主动邀请了多批省内外高校的青年团队来到古城进行实践锻炼,开展“青春姑苏行”等系列活动,探寻古城文化底蕴。“我们最近以西中市以南、景德路以北的15号街坊为例,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方式,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古城千年变化,从老苏州人的日常生活寻江南烟火气息,记录并传播江南文化,吸引更多青年人来到姑苏、走进古城。”周珊说。
在五四青年节,周珊也立了一个“小目标”——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结合基层特点,推动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我们计划借助现有的‘读者小站’‘城市书房’等各类青年活动阵地,联合苏州大学、苏州技师学院等高校和辖区多元企业资源,组建多支古城保护青年志愿队,联合开展‘金阊青年说’‘小金桔陪你一起游古城’等各类青年活动,打造‘青春打卡石路有你’石路商圈青年生态圈。”周珊告诉记者,她希望以青年的视角深入探寻古城,不断盘活古建老宅,为城市发展汇聚青春智慧,赋予古城不断自我更新发展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