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临门一脚,道路试驾揭开MG7最后面纱。
【资料图】
其实上次赛道试驾,MG7给我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Ta的运动气息是内外兼修的,既有外观设计的优雅动感,也有强劲动力和越级配置的内在真本领,可以说是一辆很有驾驶乐趣的自主品牌燃油车。
尤其是20万元以内难得一见的E-LSD电子限滑差速器,弥补了MG7作为一辆前驱车先天性的转向不足,有效提升过弯稳定性。在车辆更好的循迹性下,驾驶者也会有信心更大胆地在弯心给油,从而获得更高的出弯速度。
但赛道惊喜感稍稍降温之后,总以为MG7骨子里仍是一辆家用为主的车型,Ta身上运动基因的更多意义还是在于支持你在日常生活之余,可以去“疯”那么一把,这次道路试驾多少佐证了我的想法。
名爵MG7 2022款 2.0T
车身:中型车,长/宽/高:4844/1889/1447mm,轴距2778mm,油箱容积65L,后备厢容积375L,整备质量1650kg
发动机:直列4缸,排量1986mL,涡轮增压,最大功率192kW(261Ps),最大扭矩405N·m,燃油标号92,排放标准国VI
传动系统:9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前置前驱
底盘:前麦弗逊式、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电子助力转向,前通风盘、后盘式刹车,轮胎规格245/40 R19
行驶性能:官方0-100加速6.5s,最高车速230km/h,NEDC综合油耗6.2L/100km
指导价格:未上市
不管看过多少次,仍会觉得MG7的外观特别吸睛。下压车头、溜背车尾、无边框车门和三段式主动尾翼的组合一出,就是会带出运动与战斗气息。
至于车身侧面的那个“大宽肩”,随着制造工艺的升级,很多自主品牌都在尝试,但从实车效果来看,目前上汽是做得比较出色的那一个,无论是智己L7、飞凡F7,亦或是今天的主角名爵MG7,这个“大宽肩”都呈现出了十足的立体感与力量感。
坐进车内,这次的体验重点落在了后排。将MG7划进中型车范畴的话,2778mm的轴距确实讨不到半分便宜,但新车后排腿部空间还是过关的,在前排调整到我习惯的驾驶位置后,后排膝部处还能容下一个半“小拳拳”,头部空间也尚可,不过后排座椅的椅背角度就中规中矩了。
后备箱的储物空间倒不必担心,375L的容积足以满足大部分场景下的装载需求,而且因为是真掀背尾门,MG7的后备箱开口可以做得很大,十分有利于装填物品。
车内座椅填充可以给好评,软泡靠背厚度达到了20mm,同时座椅侧翼还有加硬,同时兼顾了柔软度和支撑性。前排363mm、后排351mm的坐垫长度也能让腿部得到良好承托。
车内NVH“半个”好评吧,多达44处的吸引材料配置,让新车可以对发动机噪声、胎噪、风噪都有很好地吸收。但前后排有落差,在车速接近100km/h时,后排感受到的风噪明显大于前排。差距主要源自配置,后车窗没有被44处吸引材料重点覆盖,没有像前车窗一样采用双层夹胶玻璃。
动力不成问题,新车搭载这款第三代蓝芯2.0T发动机最大功率192kW、峰值扭矩405N·m,百公里加速可以达到6.5秒。响应也算及时,MG7身上的这台9AT变速箱由上汽自研,虽然在上次赛道试驾中,和发动机的匹配还不够完美,显得不够“聪明”,但落回日常使用,在挡位多、速比极差小结构优势下,不易察觉到动力系统拖拽感。
MG7制动踏板的前段是偏柔和的设定,甚至会有点“虚位”的感觉,不过制动力的介入并不突兀,在制动力渐进式的介入后,总体上制动输出还算线性。
采用前麦弗逊式、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底盘基础配置,配合20万内唯一提供的mCDC智能可调电控悬架,在上次的赛道试驾中,MG7呈现出现了不俗的纵向和横向车身姿态控制能力,这次主要想体验的是MG7在道路行驶时的Z向动态控制能力。
事实上,在mCDC智能可调电控悬架毫秒级的路面激励响应和阻尼调整下,舒适模式下的MG7对连续路面小颠簸的处理还算可以,同时mCDC电控悬架的主动性也确保了MG7在道路行驶时的地面贴伏性,较高速通过大颠簸时也没有过分的“抛跳”现象出现。
在阻尼偏大的方向盘设定下,DP-EPS双小齿轮电动助力转向和VGR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的存在,允许MG7在低速时转向也有足够的灵敏性,这点在这次试驾的停车和泊入车位时体验更为明显。
不过这次试驾也再次确认了,MG7的车头响应称不上积极,高速变道时的车身跟随性较为一般,赛道试驾中E-LSD带来的快乐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这一点。
MG 7最低售价:暂无报价图片参数配置暂无报价懂车分暂无懂车实测暂无车友圈5.8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00万起 | 3辆自发布之日起,MG7就很受关注,在新车发布、内饰发布、赛道试驾、道路试驾后,集成上汽看家技术的MG7终于要迎来上市了,而3月29日待确定的悬念就是,这款自主品牌的话题之作会以什么价格面向苦盼已久的大众,以及更入门的1.5T车型信息。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逝水